人者,任也。
力任孝弟、忠信、禮義、廉恥之八德,
俾無所歉缺,
故名為人。
——印光法師《人字發隱》
第七是“廉”。廉是“德之節也”,廉節。節,就像竹子的莖節,不可屈服,所以有時候講氣節。這種氣節就表現在他要節儉。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強調節儉的生活的,節儉的生活是符合圣賢之道的。一個人來到這個世間上的福祿是有一定數量的,節省著花,壽命就會長;揮霍地花,壽命就會短。再加上整個的生態環境,節儉的,跟生態環境就比較和諧,就不會掠奪外面的資源,尤其是不可再生的資源。西方人過的生活太奢侈了,如果我們中國人都像美國人一樣的消費水平的話,要若干個地球的資源才能滿足,所以我們不能盲目地去學他們。 廉,我們一定要做到,節儉、廉潔、高尚、清凈,佛教徒大概跟這個字比較相應。吃素,穿布衣,也吃得比較少,甚至過午不食。尤其吃素會節省大量的資源,所以聯合國的農業組織提出口號:素食拯救地球。那些肉食是消耗了大量的資源,包括水資源、五谷雜糧的資源,以及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的問題。我們中國人原來生活水平很低,大家以吃素為主,九十年代以后取消了肉票,大家放開肚量吃了,認為吃肉是很高的幸福了,吃成了大部分人的肥胖癥、三高?,F在據說有點回歸了,開始提倡素食了。提倡素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,也符合廉節的這種價值。 第八個字就是“恥”,羞恥的恥,“德之基也”。恥是一個會意字,左邊一個“耳”字,后邊一個“心”字。就是耳聞到了他人說的過失,心里就有感覺,就很慚愧,表現得臉就會比較紅一點、熱一點,恥有這個意思。當還覺得不好意思,有羞恥感的時候,說明還有點良知了,還沒有泯滅了,就怕“無恥”,做了很大的壞事,他還不認識自己做了壞事,這就叫“哀莫大于心死”。心死就是不仁——中醫里面講這個地方麻痹了,沒有知覺了,就叫不仁——我們的良知、良能麻木了,他就會無恥。一個人到了無恥的程度是沒救的,所以人要有恥感,這叫“知恥近乎勇”。 一個圣賢之人他這種恥感是很強的。成湯伐桀。夏桀很暴虐,其實成湯是一個諸侯國君,還是執臣子禮的。他訪了一個很好的宰相叫伊尹,先是推薦給夏桀的,就希望伊尹跟他講三皇五帝的德政、王道,改變夏桀的暴虐。結果夏桀聽不進,還是變本加厲,所以民眾在水深火熱之中。在這種情況下,成湯才革命的。革命就要上應天,下應地——上能夠接受天意,下順著民心,這才稱為革命的,革命不是隨便說的。沒有上應天道,下通民心,那起來的這種就叫造反,就叫叛亂。成湯取代夏桀,就建立商政權。他感覺到自己以諸侯——臣的身份推翻了夏桀,他都有慚德,感覺到自己很慚愧。這就是知恥。 原來民國年間,說上海有一個賓館建起來了,開始生意很好。它的上面特別寫了八個字“孝悌忠信禮義廉恥”,寫得很大,掛在大樓上。結果過段時間,那個風吹,就把最后一個字吹沒有了。馬上顧客就不來了,客流量就急劇減少。他就納悶了:我服務很好,價格也很適中,條件也很好,怎么客源越來越少?有一天他就站在那,看到一個客人剛要進來就要走,他趕緊:“到底什么原因?你跟我講講,怎么你想住,又要走?”那個顧客一看這樣子,本來人家不說,既然你問到了,他就說:“你看看你這個店,無恥??!”說這個店“無恥”,“我們不敢住”,趕緊找其他的地方。 這八個字——八件事是匹夫匹婦都能為的。所以“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”是從這八個字建立的,每個人都能做到這八個字,這個天下太平了,國力強盛了,正能量大了。如果八個字都不做,這個社會是乖戾的,是混亂的、無序的。這就是講,作為三才之一的人,參贊天地之化育,繼往圣,開來學,做頂天立地的大事,就是指這八個字。這是人本體上應該做的,是他人格站立的基礎。 如果忽略了八個字,沒有做到一個字,或者兩個字,就已經是做人有殘缺了。如果八個字都沒有去做,那就叫偽人,虛偽的人,一般白話講“你不是人”。一般人罵人,原來罵人說:“你是亡八!”如果罵得更狠,再加個“蛋”——亡八蛋,就是八個字沒有做到,就是亡八蛋。你是亡八蛋,那靠邊站,沒有資格跟人談話了,跟你沒有理由去交流了——你做人都是八個字都沒有,還跟你交往干什么?這八個字做不到,就不能跟天地并列的稱為三才里面的“真人”。如果能做到這八個字,進而去修道,“希圣希賢,學佛學祖”就有基礎了,就有可能了。 ——節選自《人字發隱》講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