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慈護》是由東林寺凈土苑主辦的一份慈善護生刊物,由傳印長老題寫刊名,并擔任顧問,大安大和尚任導師,以凈土宗“凈業三?!睘樽谥?,倡導慈悲戒殺,關注世道人心,力求喚醒人性本具的慈悲惻隱之心和仁義忠恕的德能,進而信愿念佛、求生凈土,成就純凈純善的生命品質。
“慈心不殺”闡微
仁慈德能,人人本具,舉其大者,莫過戒殺。何以言之?因其上體天心,下合生性,為超凡入圣之本,乃返濁歸凈之因。
一切眾生同根同體,皆具見聞覺知之靈慧,共秉向生惡死之本能,故殺生害命有違天和,必招惡報,小則折福,大則障道,以致生遭六極、歿墮三途。故而儒佛皆奉“好生戒殺”為至德。
細按之,儒以“民胞物與”為尚,謂“惻隱之心”本乎天性、發端于仁,爾后由人及物、澤及萬類,故有“釣而不綱、弋不射宿”“聞其聲不忍食其肉”之誡。佛更謂一切含靈生生世世互為親眷,殺而食之即殺我六親;又謂一切有情皆循業生死、相殺相食,亦必因之永處輪回、酬業不休。
是故三世諸佛皆以“慈心不殺”為凈業正因,亦制之為眾戒之首,歸入“凈業三?!敝?。若論具體之事由,《正法念處經》云:“不殺善根不可思議,最為真實……如是不殺則近涅槃?!薄洱埵鎯敉廖摹芬嘣疲骸叭羧质?,固上品上生矣;若止持五戒而修凈土,亦不失中品上生,或上品下生也;若止能持此不殺之一戒以修凈土,已不在下品生矣?!?/span>
甚而,不唯不殺生,佛圣先賢更以放生、護生為持范。本師釋迦因地曾示“負水濟魚命”之懿行,吾東土智顗、永明、蓮池、印光諸祖,亦紛紛效其高軌,建池、辟地,救生、護生,垂范世人。
伏冀所有見聞者皆秉物我同體之心,踵前賢之芳規,行慈悲之善舉,茹素戒殺,憫物護生,并以此功德回向菩提,普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同生凈土。